查看原文
其他

千万别这样给孩子读书,不然你就等着累趴

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19-05-23

前阵时间,我在公号推送了 👉 为什么退掉早教班?因为我发现了这个法宝详细地介绍了绘本的各项早教作用。后台有不少父母留言:阅读的好处都明白,不过每天照本宣科地读绘本,孩子不买账怎么办?


孩子不爱看书,其实根源症状无非两个,要不是书没选对,要么是阅读方法不对。关于方法,我在陪伴叮当的亲子共读路上不断总结外,也一直有在啃书研究做笔记。


不用说,这些技巧用在叮当读书上,已经充分发挥作用了,导致他的口头禅就是:“妈妈讲书”“爸爸讲书”“小姨讲书”“讲讲讲.....” 多么痛并快乐的领悟啊


废话不多说,今天就把我的独家“私货”分享给你们,请小心接招,小心等着累趴!



1、都知道朗读给孩子听,但朗读也有技巧


给孩子朗读书,可以说是最常态的做法了,但也是最为推荐的方法了。


和随意跟孩子交流相比,朗读则是一种更富条理性和组织性的方式。


因为在长期养成的朗读习惯中,孩子会慢慢地注意到语言中所蕴涵的逻辑性与语法结构,特别是那些有韵律感的文章,同时配有简单明快的插图,最适合宝宝倾听和观赏。


孩子的阅读,就像学习说话一样,并非一蹴而就,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。


美国著名阅读专家吉姆·崔利斯在《朗读手册》中就强调,给孩子朗读,最好从婴幼儿开始,长大后也要继续朗读,这样可以在孩子心中播下渴望阅读的种子。


这就说明,从婴儿时代开始就听父母朗读声长大的孩子,会汲取声音的记忆,养成喜欢朗读的好习惯,为其今后主动阅读铺平道路。


👉 针对学龄前不识字的孩子,主要是父母朗读,孩子聆听。


从叮当出生到现在,每天的睡前亲子阅读,我经常是读得口干舌燥,但是他还嫌不过瘾。


刘先生曾一脸懵逼地问我,为什么轮到他陪读时,三本书下去孩子就不耐烦了......


其实,差别在于朗读时投入的感情,辅助的语速语调,以及变化的表情
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给叮当读《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》时,语速放慢,一字一句清晰地念着,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,语调就会发生变化,时而高昂,时而低沉。



我的表情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而发生变化。


就像当一坨屎落到小鼹鼠的头上时,我皱起眉头用生气的语句念到:


“搞什么嘛!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?”


并稍加停顿,不急着念下部分内容。


叮当好奇心呆起来了,也跟着急了,迫切要求我继续往下读。一边不够再来第二遍,直到老母亲嘴里冒烟。


👉 对于已经识字的孩子,可以参与分角色朗读


分角色朗读,有利于孩子体味文章的节奏,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。


同时通过声音打动孩子的心灵,从而使故事的意境盘旋在孩子脑中,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故事的深层次理解


我一朋友,女儿已经上了小学,家里的亲子阅读从未间断,并且爸爸也参与进来了。


他们一家往往是一周先选定一本书一起看,然后声情并茂地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读,读到感人处悲伤时,酸鼻子落眼泪也是时常有的。


朋友非常有心,为了珍藏这些珍贵的片段,每周末的朗读会加上配乐,并录音上传到软件上。


现在她的女儿是个活脱脱的小书虫,在同龄人中的阅读量算是靠前的,无论是语言表达、认知理解能力还是写作都相当出色。



2、不要总给孩子读太简单、甚至是适龄的书


可能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,孩子还小连话都说不利索,因此要选择一些简单的认知类绘本,比如一张页面对应“苹果”或者“小鸟”之类。


确实,我们不能总是给孩子读太过深奥的书,不过真正有效的阅读,也绝不是让孩子一直留在原地,而是要遵循“i+1”原则


“i+1”中的 i 表示孩子当前的水平, 1 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,即语言的就近发展区。遵循这个原则,孩子们的阅读属于可理解性阅读,才是最有效的。

《朗读手册》内页


现在,我给叮当挑选书目,都会适度拔高一点,以爬缓坡的方式,让他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,一点一点上去。


前几天,叮当自己在书架上抽取了一本《我有友情要出租》这本书,她小姨一翻内页这么多字,就说:“宝贝,你现在看不懂哦!”


让她想不到的是,叮当从故事开始到结束,一直听得津津有味的。


是的,他很喜欢看书,即便是增加一点难度也能顺利接受


虽然,他暂时不明白“友情”的深刻含义,不过他明白,书中的大猩猩很喜欢和咪咪一起玩。


刚开始“陪玩”是要收钱的,但是在咪咪搬走的那天,大猩猩还带了好吃的过去,发现咪咪走了,很是伤感。


这不就是小伙伴之间情深意重的表现形式吗?


不明白名词的含义不要紧,可是心里播下了友情这颗种子,是不是另外一种无价的收获?

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孩子不太爱看书,这时候建议是看适龄的。不然难度太大的话,孩子很容易打退堂鼓,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。



3、拎清事实,别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


很多时候,我们在给孩子读完绘本后,总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
儿童阅读与写作指导专家袁坚老师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:


有次,她和助教一起去给孩子读绘本,读完后助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,结果一个小女孩急得哭了,后来通过询问才明白,小女孩与助教老师有不一样的感受,她的想法与老师相差实在是太大了。


所以,在给孩子阅读时,一定要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来


事实性的东西(比如飞机,有客机和直升机等),清楚明白地说出来没有问题。


观点则不同,你觉得客机漂亮,孩子觉得直升机酷,这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了。


再者,还有些孩子本来脑中的想法就是模棱两可的,没有想明白之前不愿说,也不知道该怎么说,如果大人很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就会把大人的观点默认为是自己的,久而久之就不会思考了,总等着大人给“标准答案”,这等于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
其实,父母可以在读完绘本后,引导孩子在事实的基础上,展开思考,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。


我们就安静地聆听,肯定孩子的观点并回应:“嗯,这很有道理,还有吗?”


就这样鼓励着孩子继续表达,即便你觉得孩子有点走偏了也不要着急,也可以这样引导:“哇,你的想法好棒,不过我跟你好像有点不一样,你要听听我的吗?”


我想,父母唯有尊重孩子,肯定孩子的观点,再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和扩散,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兴趣,形成辩证思维能力。



4、给孩子足够时间留白,有技巧地进行提问


在陪叮当阅读中,除了不要过快表达我的观点之外,我还会给他一点的“留白”时间,无论他是在观察画面、回味故事、甚至只是盯着书本发呆,尽量不去打扰。


留白,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,放松地享受着阅读时思考、理解和发酵的快乐


怎么掌握这个留白时间?我一般是把翻书的主动权交给他,他观察思考结束后,就会自己去翻书。


在亲子阅读中,有些家长为了“助力”让孩子更深入理解绘本的内容,经常会采用提问的方式。


关于提问,这得看年龄,分情况。


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,建议不要过于频繁提问,更多的是通过朗读的方式给孩子听就好。


3岁以上的孩子,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,对于故事则开始有了前因后果的逻辑思考,所以家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,要有策略地提问,不能给孩子造成压力,从而使孩子害怕阅读。


这里有几点关于提问的建议:


👉 建议不要多提封闭性问题


几年前,我曾参加过一个公益绘本阅读活动,分享者是有孩子的妈妈。说句实在话,那些妈妈都特别棒,讲起绘本来那是绘声绘色,而且手工道具制作地特别精美,很吸人眼球。


其中,有一个妈妈可能为了调动孩子发言的积极性,总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,突然跳出几个问题,比如:“你们觉得这个对不对啊,这只蚂蚁是好还是坏,这个房子好看不好看呢……?”


最初,孩子们还是很积极地大声回答着对或不对,不过多次之后,孩子就厌烦了。


回过头来想想,这些问题都是封闭性的,答案都被框定了,偶尔用一两次没问题。多问了不仅无效,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、破坏他们的观察力。


所有,有了叮当后,我就吸取了教训,一般不会多提封闭性的问题。


👉 建议不要总是试着让孩子讲出大道理


我们的童年故事中,结局都是一个唯一的正确价值观,要学习孔融的谦让品质,乌龟的持之以恒精神等。


我在《千万别让绘本变成虐待孩子的工具》一文中,大篇幅地阐述过,真正的好绘本不输出人生大理道,而是让孩子看到世界每一面的美。


再者,如今的世界已不再扁平化,在多元化视角的今天,哪有什么唯一的价值衡量标准!


👉 建议提开放性的问题


不过,好问题真的可以启发孩子思考,前提是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情况下。我们可以试着问孩子:“这个故事你喜欢吗?”“说来听听吧 !”


大一点的孩子,对于这样的问题,认真思考一下,还是可以很好作答的,我们只要认真倾听并加以鼓励就可以了。



5情景表演


在《游戏力》一书中,作者认为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。如果我们想要告诉孩子什么,最好的方式就是“玩给他们看”,而不是“说给他听。”


阅读是大量的输入,而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,则引导孩子揣摩不同角色的特征,并大量输出,加深对绘本的理解。


现在有些幼儿园会组织孩子进行绘本剧表演,通常会通过角色扮演、言语对话、音乐律动、表情动作等方式展开,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。


其实,绘本剧表演的方式同样可以迁移到家庭亲子活动中。


我家最近在玩一个简单的家庭情景剧表演《拔萝卜》,叮当实在是太喜欢,必须分享出来。


“ 拔萝卜拔萝卜,嘿呦嘿呦拔萝卜,嘿呦嘿呦拔萝卜……”


叮当是小白兔,我是小花猫,可怜的刘先生反串成了老太婆,弓着腰,“咳咳咳”慢吞吞地走来帮忙,家里的枕头就是那个大萝卜。


这场面,一家人顿时成了戏精。


这对叮当来说,是有趣的游戏,珍贵的体验,在玩乐中记住了歌词,输出了一段一段朗朗上口的句子。


而对于我们父母,同样收获良多,没有手机电视的干扰,那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子时光。



6、用兴趣引入,横向拓展,纵向深入的主题式阅读


想让孩子喜欢读书,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兴趣入手,通过主题阅读,宽泛而深入地进行探究事物。


比如,叮当很喜欢飞机,恐龙,那我就把关于飞机和恐龙的不同类型的书都买回来。然后,再慢慢延伸到其他兴趣主题,关于汽车的,其他动物的,最后整理出交通工具、动物等分类,这就是“横向拓展”的方式。


这样一来,不仅拓展了孩子的阅读范围,同时有利于他们形成归纳、综合的能力。


当然,孩子在一个阶段对于某个事物特别着迷的话,也不妨可以往深处走。


我就为恐龙迷叮当整理出一份相关的恐龙书单,通过阅读,做手工和看动画的方式,达到“纵向深入”的目的。

叮当在玩他最喜欢的恐龙


我发现主题阅读的方式,几乎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的阅读者,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好方法,真的可以有效利用起来。


最后,借用诗人叶芝的一句话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亲子阅读路上,再好的技巧也不能功利地利用,我们要做的是,在孩子心中播下渴望阅读的种子,点燃求知的火苗!


本文参考:

【美】吉姆·催利斯《朗读手册》

【美】克拉申《阅读的力量》

袁坚 《用思维导图给孩子读绘本》



丹妈往期推荐  


千万别让绘本变成虐待孩子的工具

亲子共读一定要看的四点方法

如果用绘本来做早教?

父母睡前再累,也要陪孩子做这2件事

选好绘本的4个关键点

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征



0-15岁各年龄段书单,请在后台回复 书单


你好,我是丹妈

童书编辑,童书推广人

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精神食粮

童书 / 电影 / 英语启蒙 / 艺术启蒙


后台回复见面礼

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